尊敬的中小學生(幼兒)家長朋友: 溺水是造成中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。天氣逐漸變熱,溺水又進入高發(fā)季,希望廣大家長務必增強安全意識和監(jiān)護意識,切實承擔起監(jiān)護責任,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,特別是加強放學后、周末、節(jié)假日期間和孩子結伴外出游玩時的管理,經常進行預防溺水等安全教育,給孩子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,不斷加強孩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,提高孩子的避險防災和自救能力,嚴防意外事故的發(fā)生。要重點教育孩子做到“六不”:不私自下水游泳;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;不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;不到無安全設施、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;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不熟悉水性的學生不擅自下水施救。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時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,要智慧救援,立即尋求成人幫助。 學生安全工作需要各方面盡心盡責、密切配合、齊抓共管。讓我們攜起手來,共同為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平安健康成長而努力。 祝您的孩子平安、健康、快樂!
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2018年4月
近期,媒體報道多期兒童溺水事故。夏日已至,如何避免悲劇發(fā)生?遇到兒童溺水怎么辦?“防溺水”知識,希望大家永遠用不到,但這節(jié)必修課每個人都應該補上!家長老師一起學習,教給孩子!
如何預防 家長或看護人,決不能將兒童單獨留在浴缸、浴盆或開放的水源邊。家長與兒童的距離要伸手可及,專心看管,不能疏忽。以下8個要點,家長們要謹記。 1.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,家長時刻看護。 2. 堅持讓孩子穿高質量的浮身物。 3.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動身體,避免出現抽筋等現象。 4.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東西,有可能被嗆住。 5.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鬧,防止嗆水窒息。 6. 教孩子學習游泳,并學習心肺復蘇等技能。 7. 不到不熟悉、無安全設施、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。 8. 不熟悉水性、水下情況不明時,不要擅自下水施救。
如何辨別 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(fā)30秒。如能及時發(fā)現溺水跡象,生命或可挽回!如何辨別兒童溺水者?謹記這7種跡象。 1. 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,沒有時間呼救。 2. 溺水兒童手臂可能前伸,但無法劃水向救援者移動。 3.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,掙扎20-60秒之后下沉。 4. 溺水者眼神呆滯,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。 5. 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,頭在水中,嘴巴在水面。 6. 看起來不像溺水,只是在發(fā)呆,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,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。 7. 小孩子戲水會發(fā)出很多聲音,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。
如何施救 在加強預防的同時,家長及監(jiān)護人也要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和技能。意外發(fā)生后,救人刻不容緩,以下6點要謹記。 1. 迅速救上岸: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,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,使其面部露出水面,然后將其拖上岸。 2. 清除口鼻堵塞物:讓溺水者頭朝下,撬開其牙齒,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。 3. 倒出呼吸道內積水:救人者半跪,頂住溺水者的腹部,讓溺水者頭朝下,拍背。 4. 人工呼吸: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,迅速進行人工呼吸,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。 5. 吸氧:現場有醫(yī)療條件,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。條件不足的,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。 6. 脫下外套: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,要盡早脫下,濕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,產生低溫傷害。
|